No.1
笔者最近看了演员陈坤的《突然就走到了西藏》,出身穷苦人家的他从小自卑,因为一系列的机缘巧合成为知名演员,名利双收,超过他曾经对生活所有的预期。最后陈坤竟然为此深感不安和恐慌,不得不通过各种身心修行的方式来获得自我认可。
子曰:“德薄而位尊,知小而谋大,力小而任重,鲜不及矣。”这也就是《周易》所谓的“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”。
结合现在国家出台的演员限薪令,他的不安是否是因为付出很少却得到太多?
因此,当我们心生惶恐,也许不是因为我们本身在哪里犯了错误,而可能是因为我们所属的行业生态不平衡,即其本身所体现出来的运行现状就违背了一定的规律。
就如之前一个朋友的说法:“并不是现在的直销越来越难做了,而是原来的直销太好做了,违背了一个正常商业企业应有的正常发展逻辑。”
类似的还有微商,很多90后创始人莫名其妙就富了起来,公司部门设置都没搞清楚,一干几十个亿,把自己都吓一跳。接下来怎么做,却丝毫没有准备,无数人陷入诚惶诚恐之中。
在这种机会大跃进的时代,必然留下很多行业隐疾。我们现在很多人的恐慌,显然与此有关——虽然很多事的发生并看不出必然的规律和逻辑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什么才能让我们内心安定下来?
可能还是需要一场追寻初心和价值的修行,商场上的修行。
No.2
有一天,有人突然问我:“人人都在说‘不忘初心’,‘初心’究竟是什么?”
这是一个非常不好回答的问题,它不但取决于问你的这个人是谁,还取决于大家一起做的事,还有你对这个世界运行法则的体会程度。最近有个新闻是加密数字货币波场创始人孙宇晨以4567888美元拍下沃伦·巴菲特20周年慈善午宴,并宣称将带领虚拟币圈的朋友一起向巴菲特讨教,实际上是试图以此扭转巴菲特对币圈的偏见。
很多人都等着看巴菲特将会对这个涉嫌炒作“空气币”的年轻人说什么?毕竟,巴菲特一直强调“比特币的毒性比老鼠药更大”,几乎是虚拟币最有名也是最坚定的反对者,他遵从的是“价值投资”。
价值投资也许就是巴菲特的初心,或者说是他在投资层面的初心。
价值投资,顾名思义,似乎就应该是投资对于人类社会更具意义的产品或服务平台。但是当我们去查阅“价值投资”的含义时,无数关于投资的专业术语把这个简单目的描述得云遮雾绕,让我们很难确定“价值投资”是否就意味着真正具有普适价值,或许仅限于投资的价值?
当然,巴菲特对价值投资的定义,也许和这些解释不一样。每个人对价值的认识,都可能有偏差。但从巴菲特承诺将把至少99%的个人财富捐给慈善事业来看,他对价值的判断应该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普适性。
No.3
那么,我们怎么寻找这种普适价值?
如果一个平台或者一项事业,它只具有或着重强调投资的价值,那就必须面对投资的本质——投资从来都是少数人赚钱的游戏,对大多数人来说,远离投资市场才是规避风险的最好措施。
因此,纯粹的投资平台注定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平台,它符合“二八定律”的结论,必定造成大多数人的失败。
这种失败其实很多人也认可,比如愿赌服输式的认可,比如参与赌博、彩票和明确不保本有风险的各种金融投资。但也有很多人不会认可,比如他是因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被误导或忽悠了,失败后必然会奋起反击,比如很多直销或传销的参与者。
如果具体到销售——无论是超市、直销、微商,还是社交电商,其价值都应该是将产品传递到消费者手上,而其初心则应该是将好的产品推广到更多有需要的消费者手中。
基于这样的初心和价值,产生了应有的商机,让部分付出努力的人因此获得回报,这是理所当然的事。
让我们不再恐慌的办法,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和行动。